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四省 (第1/2页)
明历六年七月初二。顺天府北京城行宫。
“存玄,可有最新的战报?”
“回禀陛下,还没有接到。”
“那就是一切顺利。”刘浩然点点头,转身来到墙上挂着的大地图上。
冯国胜和邓友德率部在兀鲁回河汇合后,大败漠北骑兵,其部四万余人在经过军营攻坚战、冯国胜部突围战、邓友德伏击战之后仅余数百人逃出生天,其中包括格哈木台。
常遇春当即指挥这八万余人缓缓向和宁开拔,先占领黑林行宫,继而占领和林,击败阿苏特部及其他诸部,完成了对整个和宁地区的占领,然后再遣侯明、吕光豪率两万骑兵北击外刺部、逊都思部。
格哈木台好容易逃回到卫拉特部,却现这里已经面目全非。在六月初四这日,傅友德、徐达率五万陕甘骑兵出亦集乃海,向西杀入称海宣慰司辖地,继而沿着金山继续西进,于六月中杀入卫拉特部。
此时的漠北已经一片混乱,失去领和主力部队的各部是各自为战。当格哈木台逃回到卫拉特部时,这里已经被明军降服大半,他好容易凑了数千人马,却被傅友德一击而溃。徐达率两万骑兵紧跟不舍。咬着格哈木台残部的尾巴杀入乞儿吉斯部。
乞儿吉斯部余下的领贵族经过商议,三分之二的部族向明军投降,三分之一的部族跟着格哈木台继续向西逃窜。
格哈木台逃到克失的迷,以为这里地域偏僻,路途遥远,明军会暂时放过他们。可是到了六月底战事又生了变故。
同样在六月初四,丁德兴率东北十万精锐骑兵越大兴安岭,杀入齐王、广宁王部,不到十余天,已经元气大伤的两王举降,四日后,济南王举降,东蒙古被大明降服。丁德兴率领六万骑兵来到和宁,主持战事的常遇春立即遣他继续西进,与徐达部汇合,对格哈木台残部起进攻。明军的战略非常明确,就是要利用夏秋温暖的天气对漠北残余势力进行清剿。
“漠北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刘浩然仔细看了一会说道。这一次明军动员了十万步军,二十骑军,策划了数年,利用会盟设下圈套,来个釜底抽薪,将漠北中西蒙古诸部的领贵族和主力军队一锅端,卫拉特部、阿苏特部、乞儿吉斯部、外刺部等和东蒙古三王部皆已经被灭,现在漠北除了格哈木台残部和阳翟王部之外,没有被占领的就只有一些偏远荒蛮之地了。
“存玄,北方诸省的物资都准备好了吗?”
“回禀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从这月开始,山西、顺天府就开始向北运送水泥、钢筋扥物资了。”
“那就好。”占据了漠北,接下来就是如何巩固这块地盘。先要做的就是筑城,以此为要塞据点,扼守河道运转要道,虎视该区域。按照计划,第一批有十二座城堡将要修建,遍布和宁和东蒙古地区,第二批有二十五座城堡修建,除了巩固中蒙古和东蒙古地区,还将深入到西蒙古和北蒙古地区。
“陛下,只是这路途遥远,时间又紧迫,运输还是有些难度。”刘存玄补充道。
刘浩然只有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这运输的艰辛和耗费巨大。从山西、顺天府到漠南、漠北,足有上千里,又无大江运河,全靠马车运输,而且还必须赶在冬雪封路之前,所以这运输队一半是物资,一半自己吃的粮食。
要是有铁路就好了。刘浩然不由遐想道。要是蒸汽机火车出来了,我就可以修建四条铁路,两横两纵,一横从黑龙江经贝加尔湖直通西蒙古,另一横从辽宁开始,经开平、集宁、到云内丰州;一纵从西蒙古直下,经和宁到云内,另一纵从北京开始北上,经开平沿着大兴安岭、呼伦贝尔湖直至贝尔加湖以东。这样整个漠北都被框在里面,可以说是固如金汤。
但是刘浩然知道,很多事情是欲而不达。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和知识的沉淀积累才会爆出来的。自己可以开金手指,就算没有橡胶,也可以做出一个简易的蒸汽机。可是这有用吗?大明刚刚从封建小农经济社会向重商、重知识的资本经济社会迈出几步而已,所有的沉淀和积累可以说都很单薄,根本承担不起一次改变人类历史的技术革命。只有大明上下的“思想解放和转变”了,科学技术自然而然便会跟着展。
刘浩然感叹一番后,转过头无意中现刘存玄看着地图一脸心有不甘的样子。
“怎么了存玄?”
“回禀陛下,这次漠北之战,一举荡靖漠北诸部,可谓是前无古人,足以彪名青史,可惜就是这足以流名千古的战事打得有些过于平淡。”
“过于平淡,是不是不够惊天动地,不够精彩?”刘浩然笑着问道。
“是的陛下。”
“如果这次战事真的打得惊天动地,波澜壮阔,我就真的要捏一把冷汗了,枢密院参军总署、军情司,前线诸将士的一番心血就算是白费了。”刘浩然摇摇头说道,“以前我喜欢那惊心动魄的胜利。到现在我反而喜欢这平淡无味的胜利。”
刘存玄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今天有什么事吗??”
“回禀陛下,漠北贵族领等候拜阶觐见已经四日。”
“哦,昨日已经说了,今日接见他们,去大殿吧。”
“臣等叩见陛下。”六百五十九名漠北贵族领黑压压地跪了一片,全部匍匐在地。他们可以说是漠北诸部仅存不多的贵族领了。
“都起来吧,都起来吧。”刘浩然客气地说道。
“诸位在北京还住的习惯吗?”待众人站立后刘浩然和气地问道,众人抬头看了一眼,看到了刘浩然那一张和蔼如春风的脸,可是却不由自主却想起了在兀鲁回河畔,那些明军士兵端着滑膛枪对准人群齐射,然后持着刺刀一刀又一刀地刺进幸存者的胸膛。明军士兵那冷漠地让人不寒而栗的脸庞却莫名其妙地与这位皇帝陛下和善的脸重叠在了一起。众人感到心里一突,都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不敢再张望了。
“回禀陛下,”看到好一会没有人出声,一位大领知道此事自己再不出面,要是冷了场就可能脱不了干系,于是便鼓足了勇气开口,不过在场的人都听到了他话语中由于紧张地颤音和结巴,“臣等皆受优待,衣食皆良,臣等谢过陛下天恩。”
说到这里,腿一软又跪了下来。其余的贵族等人又忙不迭地跟着跪下。
“好了,都起来吧。”刘浩然心里又气又觉得好笑,只好再摆摆手示意他们站起来,“过得好就行。”
“此次漠北草原靖平,以后便是太平日子,你们又能顺应天意,诚心投附,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按道理说,我应该赏赐大片牧场和大批的子民给你们这些忠臣,可是内阁已经出台了治理漠北的章程,这恐怕不行。这章程你们都看过了吧。”
“回禀陛下。臣等都看过。”刚才那位大领连忙开口道,这四日,他们就是一直在集中学习这新的章程。
按照章程,漠北、漠南地区不再裂土分封了,而是采取如同内地的行政管理制度。阴山以南原元廷中书省地区将被分别划给山西、河北省,而阴山以北的漠南地区将被单独设置一省-集宁省,它西至亦集乃路,东至原济南王部西界,治云内城(今呼和浩特市附近),原济南王部、齐王部、广宁王部等大兴安岭以西地区,直至贝尔加湖以东,黑龙江以西地区,被划为岭西省,治呼伦贝尔城(今满洲里市附近);整个和宁路、称海宣慰司外加外刺部、逊都思部等贝加尔湖以西地区,被划为和宁省,治开平;卫拉特部、乞儿吉斯部、阳翟王部等极西地区则为益兰省,治益兰城。
虽然四省下面也设府、县,但是与内地不一样的是这四省以人口为主,区域为辅进行划分,尽量照顾草原游牧的习俗。按照章程,漠北、漠南草原先要进行的是人口户籍统计,然后施行保甲制度。十帐(即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五保为一县,若干县为一府。
一帐有户主,一甲有甲长、一副甲长,一保有保长、两副保长,户长须一律签名加盟于保甲规约,并联合甲内户长共具联保连坐切结,如有“为贼通贼纵贼”情事,联保各户,实行连坐。何为贼?不报户籍、不具保甲、作奸犯科、无证乱行等皆为贼,不仅保甲要拒之,当地驻军也会对其重点清剿。
而保甲要实现四大职能,“管、教、养、卫”。“管”自然是管理户籍,实行连坐切结;“教”则是教育和思想文化工作,章程规定。每一保设一童学,保内适龄童子必须就读,其后则是县学、府学,与内地省份官学教育制度无异;“养”则是一甲为一合作单位,进行放牧等经济活动,按照刘浩然的设想,他准备将漠北、漠南草原原始的自由放牧逐渐改为科学的固定放牧和轮流放牧,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对草原进行保护,还可以进一步控制草原牧民;“卫”则是设立保甲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协助巡查、警戒等。按照章程,一帐一丁,一甲由甲长率领,平日里接受保长训练,每年农闲时集中接受县尉训练。而地方治安平时由保甲自行负责,遇到大事要案则由县巡检署负责。
甲长负责管和养,副甲长负责教和卫,保长负责管和养,一副保长负责教,另一副保长负责卫。当然了,新四省的司法机构是独立,依然在县、府设置地方都察御史官署和地方按察司,并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各保甲,接受牧民申述和诉状。
在这套制度下,这些贵族领不仅无法增土加民,反而手底下的牧民和奴隶也要全部交出来,由官府直接管治。所以这些贵族领越是学习新章程,心里就越是忐忑不安。现在牧场子民都没有了,这富贵日子算是完了,接下来官府会如何处置自己这些“无用之人”?
“牧场子民对于你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富贵而已,我夺了你们此前的富贵,就要给予你们更好的富贵。”刘浩然停顿了一会淡淡地说道。
众人心里不由一动,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你们都知道,我大明为什么强盛,就是因为大兴工商。山西、河北、顺天府皆有呢绒厂在投建,对羊毛需求很大。”
羊毛呢绒是个好东西,刘浩然记得自己学政治经济学时好像英国资本主义展时,羊毛和呢绒就是主力,甚至生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但是在大明就没有这个顾虑,新四省这么大一片草原,还怕没有地方放羊?而且刘浩然也准备在有关山林水草保护法中加上一条。
刘浩然一直认为另一个世界中国为了展经济而破坏环境是太不应该了,现在自己穿越了,当然会抢占先手进行“环境保护”,至少要养成一种惯例。刘浩然除了要对陕西、甘肃等黄河上游进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之外,还计划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对集宁省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的沙漠进行长期治理;在各省搬迁山民,将深居在深山老林的百姓全部迁移出来,安置在盆地、平原等地方,即方便展经济,又保持山林的完整性;对森林进行轮伐,百姓日用柴火尽量砍伐枝末,不要伤及树木干体,而且还要轮流砍伐;各地建筑逐渐向水泥和砖瓦靠拢,即可保持房屋的耐久性,又能节省大量木材;大量从日本、印度、南海等地区“进口”所需的珍贵木材,国内控制规模砍伐;划定红线,严禁向红线之内的山林草地展耕地等等。这些东西可能一时无法执行,但是刘浩然决计在自己有生之年把这些制度和律法都初步建立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