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移民潮 (第1/2页)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浩在强化军务的同时,加强政务建设,恢复雁门郡经济,于是刘浩宴请雁门郡内富商贵族,与他们商议雁门郡新政,如何发展壮大雁门郡。刘浩结合后世先进经验,结合雁门郡实际情况,制定雁门郡发展方向,轻徭薄赋,广开商路,积极发展农业,接收流民。
在刘浩的大力支持下,雁门郡移民情况也出现了令人振奋的现象,由于宣传措施得力,再加上大汉土地兼并严重,周围许多贫苦无地的农民蜂拥而来,没有地方安家的流民纷纷拖儿带女,举家回迁,最多的一天居然有近三千人迁来,而且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刘浩将军务交给张辽、徐晃后,自己全力负责雁门政务,在刘浩的努力下,雁门郡政务渐渐走上正轨,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转,各部门各司其责,城防和基础设施设施的重建工程也开始启动,大战中受损的城墙被全部拆掉,护城河也被重新规划,整个雁门府城按照刘浩的想法被重新设计,其规模将会扩大至原来府城面积的三到四倍,整个雁门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好局面。
随着流民的大规模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城防、房屋等基础设施设施的开工,乡村各地的农田灌溉系统也开始疏通修缮,为来年的春耕生产作准备,所需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而先前大胜匈奴缴获的战利品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刘浩于是与张辽、徐晃商议下一步发展计划,应付当前的局面,刘浩与张辽、徐晃闭门讨论一天后,决定继续执行现有的政策,不管困难再大。
刘浩与麾下亲卫视察雁门建设状况,观看着热火朝天的建设状况,刘浩便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再大的困难也不畏惧,因为自己努力过。
一路上,刘浩看见原本一片荒芜的农田,现在不时可以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农民在整理土地为春耕生产作准备了,旁边也有零星的房屋正在搭建,这明显是外来的流民初来乍到,开始建房备耕。看来自己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只短短的一个多月,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可喜变化。
雁门郡内官员与百姓相互扶植,官员组织青壮年劳动力维修灌溉系统,为发展农业打好基础,看到这一切,刘浩感到十分欣慰,现在可以说就是要争分夺秒,与时间比赛,要抢在黄巾起义之前壮大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刘浩召集雁门郡大小官员,汇总雁门最近时间发展状况,众人到齐后,刘浩说道:“诸位,在你们的齐心协力下,现在雁门政务、军务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一切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你们的功劳,本将军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雁门广大百姓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你们所做的一切历史会记住的,在这里,本将军希望诸位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工作,再立新功。”
刘浩说完,雁门大小官员起身说道:“属下等不敢居功,全是将军领导有方。”
刘浩说道:“诸位不要谦虚,你们的功劳就是你们的功劳,如果没有诸位相助,本将军就是有通天之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接着,负责接收流民的官员汇报,说道:“主公,截止今日,雁门郡已经接收移民三千多户,一万多人,其中一无所有的普通百姓为生的一千五百户,七千多人,其余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刘浩问道:“迁移而来的百姓生活状况可有保障,是不是有地方居住,有一技之长的百姓是否已经妥善安排,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
负责接收流民的官员回答道:“主公,按照主公的吩咐,我们已经将迁移来的百姓安置好,有一技之长的百姓也按照他们所擅长的分配好部门,协助雁门发展,现在全军百姓的积极性很高,正热火朝天、忘我工作,建设雁门。”
刘浩说道:“现在雁门郡的重点就是安置前来的流民,让他们能够活下去,能够在雁门扎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心,因为我们既然站在这个位置,就要做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