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疯狂的烟土 (第2/2页)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品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一切:栽种罂,粟,把罂,粟交付指定地点,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大清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尔各答,在那里鸦,片由政府标价拍卖,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投机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大清。
而英国政府在每箱鸦,片上所花的费用将近250卢比,而在加尔各答市场上的卖价是每箱1210到1600卢比。
可是,这个政府并不满足于这种实际上的共谋行为,它直到现在还直接跟那些从事于毒害整个帝国的冒险营业的商人和船主们合伙,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
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是依赖对大清的鸦,片贸易,而且正是依赖这种贸易的走私性质。
事实就是,在1767年以前,由印度输出的鸦,片数量不超过200箱,每箱约重133磅。大清法律许可输入鸦,片供医疗使用,每箱鸦,片纳税3美元左右;当时从土耳其贩运鸦,片的葡萄牙人几乎是唯一向大清输入鸦,片的出口商。
1773年,堪与埃芒蒂埃之流、帕麦尔之流以及其他世界闻名的毒,品贩子并驾齐驱的上校沃森和副董事长威勒尔,建议东印度公司开始同大清进行鸦,片贸易。
于是在澳门西南海湾里下碇的轮船上,建立起囤积鸦,片的堆栈。但是这笔投机买卖没有成功。
1781年,孟加拉省政府派了一艘满载鸦,片的武装商船驶往大清,而在1794年,东印度公司就派了一艘运载鸦,片的大船停在黄埔——广州港的停泊处。
黄埔比澳门更适合于做堆栈,黄埔被选定做堆栈以后两年,大清朝廷才认为有必要颁布法令,用鞭笞和枷号示众的刑罚来威吓大清的鸦,片走私商。
大约在1798年,东印度公司不再是鸦,片的直接出口商,可是它却成了鸦,片的生产者。
在印度,它直接建立了鸦,片生产的垄断组织,同时东印度公司自己的轮船被伪善地禁止经营这种毒,品的买卖,而该公司发给同大清做买卖的私人船只的执照中却附有条件,规定这些轮船不得载运非东印度公司生产的鸦,片,否则要处以罚金。
1800年,输入大清的鸦,片已经达到2000箱。如果在十八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与朝廷之间的斗争,同外国商人与朝廷海关之间的一般争执具有相同的性质,那么从十九世纪初起,这个斗争就具有了完全不同的特征。
嘉庆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既禁止外国人输入这种毒,品,又禁止大清百姓吸食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地把在印度种植鸦,片以及向大清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封建体系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发财的原则来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朝廷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烟土贸易的不断扩大化,使得大清百姓深受其害,大清境内的白银更是不断外流,朝廷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导致洋人对华利益需求的不断扩大。
触目惊心的烟土发展史!
幸好吴可身为堂堂的两江总督,大清朝最有权力的一小部分人中的佼佼者,这些资料虽然难搞但也只是难搞而已,国人没有对商业做总结报告的习惯,可外国人有啊。
东引渡公司就是一个半官方组织,想要从他们手上搞到充足资料,只要给足好处就成,这点都不需要衙门亲自出面,自有官商迫不及待的出头巴结讨好。
正因为知道了这些在前世基本上没印象的资料,他对英国和引渡生起浓浓的恶意,等到他心中的盘大计划实施之后,便腾出手来给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找找麻烦,让他们没那么多闲心一味的在大青找利益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