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 (第1/2页)
这边,晏雪陪着惠子聊天。
另一侧,秦笛则跟秦汉旭走进隔壁的房间说话。
“三叔,我这次过来,带了一万多吨白糖。你帮我找个仓库,让我把白糖送进去。”
秦汉旭诧异的道:“船停在外海了?这件事应该我来安排,万一碰到军方检查,那可就麻烦你了。”
秦笛微微一笑:“放心。你只管找好仓库就行。”
“我成立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据此不远就有一个大型的仓库,因为海上被美国人封锁,所以仓库还空着呢,等会儿我带你去看。”
“你给我个地址,再把钥匙给我。”
“你能找到地方?我告诉你,从这儿看出去,隔着一道海湾,800米外那个白色的房子,是贸易公司的办公室,青色的房子是仓库……”
“我知道了。三叔,一下子进来这么多白糖,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没事,我已经做好了预案。”
随后,叔侄二人聊起具体的安排,以及日本的经济状况。
日本是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
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不仅给予了日军以重创,消耗了日本大量物资,也让日本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严酷的现实迫使日本于1938年6月修改了物资动员计划,全面压缩一切与军需无关产业的物资供给量,并要求国民贯彻节约、配给、回收、实行战时简朴生活等十大措施,规定对钢材、铣铁、金、银、铜、铅等32种物资实行强化的使用限制。
1939年,日本关西地区和日本殖民的朝鲜出现大旱,当时同为日本殖民地的中国台湾则发生严重水灾。农业的歉收迫使日本必须特别进口2亿多日元粮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控制了广大占领区的经济命脉,对自己所需战略资源实施殖民开发,同时根据不同地域和行业,有重点地进行疯狂掠夺,妄图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到1942年,中国东北出产的钢材占日本全部产量的近三分之一,铝占日本所需量的近40%。日本所需38种军需物资中,有14种由中国东北供给;侵华日军所需的装备物资补给,大部依赖东北提供。
在华北地区,日本的经济战略是以华北之所有,补东北之不足。
在华中地区,日本于1938年成立“华中振兴公司”,统筹对该地区的经济掠夺。该公司控制了华中地区的水产、蚕丝、煤、铁、电力各业的生产和销售,还直接实施对广大中国人民的巧取豪夺。
“七七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中国人食用大米即被定为“经济犯”。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地区,控制了大量战略资源。其中,马来亚和婆罗洲的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锡产量占世界的60%。当时的荷属东印度年产石油达800万公升,可完全满足日本所需。但由于船舶吨位严重不足,1942年,日本从东南亚运回的物资仅能完成计划的60%。
此后,盟军详尽分析了日本经济的特点,非常重视对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破坏,借以扼杀日本战争经济。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更是把攻击日本运输船作为自己的主要作战任务。
面对开战后巨大的船舶运输缺口,日本采取了简化工艺、降低标准的办法来建造运输船舶。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战败投降,日本共新造船舶397万吨,而同期损失的船舶高达883万吨,为前者的两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