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王文军的对策 (第1/2页)
第五百零四章王文军的对策
要不是王清华上厕所,无意间听见两个承过县委的人在低声议论,也没有想到王文军会想出如此卑鄙的手段,竟然找了几个机关干部冒充梅家湾的上访群众来跟刘宝山进行座谈。泡*()而真正的上访的群众早就被王文军派人统统抓了起来。
从厕所出来,王清华回到小会议室,刘宝山正在一边听几个乔装打扮成老百姓的机关干部叙说情况,一边不时做些记录。看来刘宝山还真被王文军这个家伙给蒙混过关了。这也难怪,刘宝山对承过县的情况不了解,对梅家湾更是一无所知,只能任由那些乔装打扮过的老百姓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王清华进了小会议室,并没有马上揭穿王文军的把戏,而是坐在刘宝山的旁边,静听那些人颠倒黑白的胡言乱语。等那些人说的差不多了,警惕性也放松了,王清华才咳嗽了两声,忽然道:“既然不是什么大事,我看你们先写把你们几个人的名字留下来,以后我们会找你们继续调查的。”说完转身看着刘宝山问道:“刘部长,你看怎么样?”
刘宝山也懒得去管地方上的这些群访事件,要知道这种事情一旦陷进去了,再要想脱身就不容易了,也乐得让王清华做这个参谋。毕竟王清华是地方官,对地方上的情况比较了解,就点了点头道:“好啊,我看王书记的办法可行。你们几个就先把姓名和联系方式留下来。”说着又笑了笑表现的非常平易近人道:“我这次来咱们承过县可不是来解决官民纠纷的,我的任务是来学习咱们承过县的先进经验的。你们的事情只能等这次调研工作结束了再做处理了,你们说好不好?”
那些人也是王文军临时抽调过来的,事先也没有做过丝毫的准备,刚才演了半天的戏,已经是精神紧张,唯恐穿帮了被刘宝山看出来,现在听王清华的话似有给他们解围的意思,急忙点头如鸡吃小米,笑呵呵道:“好,好,好,刘部长工作忙,我们不敢耽搁刘部长的时间。就按王书记的意思,先留下名字,虽说等候刘部长的继续调查。”
刘宝山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几个人急忙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一张白纸上。因为是临时抽调的人,对梅家湾的情况也不是非常了解,又害怕刘宝山事后真的杀一个回马枪,都把自己的真实名字写了下来。王清华拿过来看了一遍,有些人是认识的,有些人是不认识的,其中有几个是承过县几个局的副局长,王清华暗暗把名字记了下来,交给刘宝山看了,又让刘宝山的秘书存了起来。
对于王文军而言,事情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他却不知道王清华给他设计的好戏还在后面呢。
把几个乔装打扮过成农民的机关干部送走了,王文军就对刘宝山发起了牢骚道:“现在的父母官不好干啊。过去干部说什么,老百姓就认为是什么,很好管理。现在的老百姓,却总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据我所知,为了修那条路,梅家湾的党委书记尤龙同志,自己不知道往里面垫了多少钱,这些老百姓却非要说他贪污了钱。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是最清楚不过了,可也没办法。给老百姓解释,他们又不理解。说句过分的话,有时候,真感觉这些人就是一群刁民。”
王文军的话说的很含蓄,把官场里的潜规则都隐藏了起来。比如尤龙为什么要为修路垫钱,就是一个潜规则。上面的钱不是白给的,只要能管得着的部门,不会有一个会白白把上面拨付的修路钱全部给你的,都要截留一部分。这就是活动经费,而且要在拿到钱之前提前支付。要不然,谁会相信你拿了钱之后还会不会把钱再给他们。大小衙门层层扒皮,能够真正用到基层的有百分之六十已经是烧高香了,大多数都只能拿到一半。这些事情当然不能说在场面上,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是了。
出撑过县城往东走不到二十里的路程就到了这次调研的目的地——富源乡。由于冯跃进的亲自坐镇,富源乡的欢迎仪式就搞的非常出色,刚进富源乡政府所在地,就有一条盖路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宝山同志莅临富源乡亲临指导。
这个条幅是冯跃进亲自拟定的,起初打算按照惯例写上:热烈欢迎省委领导莅临富源乡指导工作。冯跃进思来想去,总觉得力度不够,没有把刘宝山突出来,果断换上了这样的条幅。
走进乡府大路,马上是一帮子花鼓队,敲锣打鼓,夹到欢迎。冯跃进之所以这样安排,完全是为了突出特色,跟承过县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能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刘宝山一下车果然非常高兴,不时说一些关于花鼓的事情。
“花鼓这门文艺形式,不仅有地方特色名而且也能算是一门国粹了,据我所知,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艺术形式的。而咱们河西省又是花鼓的发源地之一,河西省的花鼓又以Y市花鼓最富盛名。”刘宝山说的头头是道,似乎对花鼓做过专门的研究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