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显露真身 (第1/2页)
“表面功夫做得挺不错,就是眼睛不好使,看不清形势,踏入了歧途,可惜!“
这时,有人发声感慨。
石子腾望去,目光定格在那个英武的少年。
这个少年气质格外出众,英俊的近乎妖异,一看就是人中之龙,而且那几个身份特殊的人,隐隐以他为尊,让人很难不注意到他。
有人在他耳边低语几声,告知此人身份,石子腾微微变色,第一次有了情绪波动,随后才平静过来,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你是在担忧吗,想提前动手除我,为你的石毅扫清大敌?“葛玄开口道。
此话一出,场面顿时冷了下来,气氛格外紧张。
石毅是谁,一个名动石国的天纵奇才,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了,天生重瞳,上古神人姿,在场有谁不知道。
众人聚焦石子腾,好奇他的反应,石毅志在大荒霸主,主宰众生沉浮,这定然绕不开号称少年至尊的玄天,这很可能是一个劲敌。
“我听说过你,你很出色,但是毅儿是无敌的,当然,若是毅儿再有一个对手,进行磨砺,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很乐见!“
石子腾摇头,神色依然平静,道:“今日,你们将我的师侄放了吧,我不动你们,给你们机会,去与毅儿一战。“
话语虽然平和,但是却直指道心,这是一种无形的威慑,逼迫石昊等人就范。
若是退步了,便是承认低人一等,身为少年至尊的无敌信念将受挫,此端的是狠而凌厉的一击。
众人心凄,这石子腾果然可怕,看似平和,实则狠辣。
“师侄没有,炼神药的主药倒有一味,但显然不会给你!“石昊托着化天碗,一缕缕瑞霞在碗口缭绕,笼着那只碧绿的蜘蛛。
“你敢!“石子腾身后,一群人喝道,险些被气炸了,这人竟要将一头太古魔蛛炼成药,胆大包天。
石昊站了起来,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笑道:“玉不琢不成器,放心吧,我会好好替你雕琢你的师侄的,虽然是在丹炉中。“
“少年人,能击败我师侄,证明你也很出色,我很好奇,你出自哪个实力,何不道出来,说不定我们也有一些渊源。“
石子腾终于再次开口,制止了将要发怒的几人。
“我出自——武王府!“石昊说道,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什么!!“
全场哗然,所有人大吃一惊,虚神界的熊孩子,开辟出了十洞天,又一个少年至尊,竟然与石毅出自同一个势力,武王府一门双至尊啊,何其的辉煌璀璨。
石子腾面色微变,但依然很沉得住气,他盯着石昊,冷静的道:“你是谁,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大伯,十几年不见,你已经衰老到这种地步了吗,老眼昏花,竟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吗?“石昊冷笑。
祖父大魔神皇都归来,大闹武王府,天下震动,就为了给孙儿讨一个说法,最终被迫远走他乡。
在听闻这个消息后,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昭告天下,将他还活着的消息传出去,不让亲人担忧。
现在他就算是显露真身,也无所畏惧了,因为他有小塔,可以大闹皇都后,全身而退。
大伯,仅仅一个称呼而已,若一道惊雷,让石子腾以及他身后的人神色刹那剧变,倒退了几步,瞳孔急骤收缩,死死地盯着他。
“你是……昊儿?“石子腾颤声道。
“别用这种至亲长辈的称呼来喊我,你这样只会让我感到恶心!“石昊眸子冰冷,不带情感。
“真的是他!“
石子腾身后的几人,都露出震惊之色,跟见了鬼一般。
石昊,一个禁忌的名讳,在武王府中绝对被封锁,不让任何人提起,因为这关系到当年一场祸事。
这些人都是石毅一脉的强者,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多或少都知晓些内情。
他们难以置信,看着这个英姿勃发的少年,不由自主一颤,心中腾起一股寒气。
“石子腾的侄子,石毅的弟弟,难道熊孩子就是大魔神口中的昊儿,他是大魔神的孙子?!“
大魔神之事在皇都中流传甚广,人群中有人将其联系了起来,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片哗然。
“可听说大魔神孙子不是死了吗?“有人疑惑。
“这其中或许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幕吧。“有人猜测。
“不得不说,你真的很顽强,在那种绝境下,竟然还能活下来,最终成长到这个地步。“石子腾开口,心中实在难以平静下来。
一个被认为死去多年的孩子回归,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无论有何目的,这都将会是一场风暴。
“是不是很让你失望!“石昊嘲弄。
“你不该出现在这里,毅儿已经踏上无敌路,武王府有一个天生至尊就足够了。“
石子腾开口,眸子中流动宝辉,一股淡淡的杀意流露而出,向前迫去,笼罩石昊。
显然,他按捺不住,动了杀心,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若是放任其活下去,多半会有一些不利于石毅的言论流传出去,毕竟那根至尊骨来自于他。
在他的心中,石毅是完美无暇的,他不容许有人玷污石毅的荣光。
这些年他很低调,但知道的人都深知他的可怕,一旦出手皆必杀。
“想战,满足你,过来吧,随后再去战你的毅儿,击碎上古重瞳的不败神话!“
谁也没有想到,石昊相当的强势,眸光清澈,针锋相对,点指石子腾,毫不退让。
叔侄相见,久经重逢,没有想象中的温馨与触动,反而是刀戈相向,势如水火般的对立,所有人皆心惊,这难道又是一尊大魔神吗?
先是祖父归来,大闹武王府,后又是孙子复活,磨刀霍霍向大伯,武王府为何内乱不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惊人的隐情。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一些对于武王府当年之事有所耳闻的人,猜到一些端倪,却又不是太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