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最后挣扎 (第1/2页)
美国政 府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Jack F. Matlock)报告上记载,当时初步方案里包括了政治改革内容,但最后被戈尔巴乔夫否决删去,并批示这一部分待将来再提出。
改革方案包括了整顿苏共 党内和军中的管理层,提倡纪律,反贪污腐化和反酗酒等。
苏联老百姓对新政策最直接的感受是工作压力增加和酒的供应大减。
当时苏联的民生必需品供应缺乏,上班族往往利用午休时间排队购物,一排便是两三个小时,而上级一向默许,以松散管理方式应付。
新政策出炉后管理层不得不收紧,甚至派人到商场内巡视,查看是否有人在上班时间排队购物,弄得怨声载道。
1986年初以后油价下滑,外汇短缺,使苏联民生必需品更加匮乏,经济改革从一开始便不得人心。
在油价大幅下跌后,戈尔巴乔夫面对的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制度问题,还有苏联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财政问题。
由低油价诱发的财政风暴重击了苏联,不但不能依靠外贸收入来解决民生必需品的供应,而且资金短缺使新工厂延期落成,大型工业计划被迫取消,煤矿、油田和天然气井所急需的新技术装备停止从西方进口。
能源产业技术不能更新使得苏联不能以增产手段来增加外汇收入,陷入向下滑坡的恶性循环,戈氏经济改革难逃失败命运。
此时里根政 府仍不放松,加紧游说西方各国财团,指出苏联财政面临严峻局面,凯西甚至以退休金融家身份出席银行业高层内部会议,披露中央情报局的资料,以说服各财团对苏联及东欧国家收紧信贷,断绝苏联通过借债度日的最后一条路。
面临着绝望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寄希望于在外交上与里根政 府谈判裁军,借此减轻苏联在军费开销上的重担,当时苏联军费支出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在1985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86年10月的雷克雅未克高峰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与里根进行了面对面谈判。
为了避免投入大量资金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延缓财政危机,在雷克雅未克会议中,戈尔巴乔夫破天荒的提出具体裁军方案,以换取美国放弃星战计划,但被里根拒绝。
同时,戈尔巴乔夫还企图说服西方国家放松对苏联的技术及金融制裁,但美国坚持以改善人权以及推行民主为条件。
在雷克雅未克会议后的12月19日,戈尔巴乔夫亲自电话慰问并允许流放在外地的著名异见人士萨哈罗夫(A
d
ei Sakha
ov)返回莫斯科,美国也于1987年1月15日宣布解除对苏联的石油天然气技术及设备禁运。
这两事件纯属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关联是耐人寻味的,业界普遍认为极可能是雷克雅未克会议后美苏双方达成部分共识的结果,很明显,里根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促使戈尔巴乔夫在逐步走向政治开放之路。
戈尔巴乔夫于1986年7月在演说中就提到了政治改革,实际上等到1987年1月的苏共中央会议,他才正式提出实行不记名投票选举,真正拉开了苏共 党内的政治改革帷幕(Gla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