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AN/TPQ-37炮侦雷达 (第1/2页)
从空军界面退出后,王光兴发现大屏幕的右下角有消息在闪动。
点了进去,系统显示“恭喜您解锁了新的装备,为了奖励你第一次解锁新装备,系统决定奖励你一件新装备,请注意查看。”
哇咔咔,中大奖了啊,还可以解锁另一件装备啊!
王光兴点开装备栏,发现陆军有装备点亮了。
点进去一看,
“AN/TPQ-37炮位侦查雷达”
美国于二十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新型雷达,1981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84年美军装备部署完毕,主要用于侦查多个真滴同时实施射击的敌火炮、火箭炮和导弹发射阵地的位置,还可以利用试射和校正射击。
基本数据:
工作频率X波段
跟踪单脉冲
搜索扇面90度
方向转动±180度
俯仰范围-3~+17度
天线平面相控阵
作用距离30千米(对火炮)、50千米(对火箭)、100千米(对导弹)
作用精度100米(对火炮)、200米(对火箭)
接收机/激励器
类型固定超外差
中频数目3个
前置放大器砷化镓场效应管
信号处理数字式距离选通脉冲多普勒
展开时间30分钟
撤收时间15分钟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大于125小时
产量:每月2台
解锁说明:该型装备不参与解锁,解锁下一级由上一个解锁项目而定
王光兴很高兴,系统果然很人性化,解锁第一个装备还附带一件装备,这下赚大发了。
这AN/TPQ-37炮侦雷达他有所耳闻,那是在中美蜜月期引进的军事装备,大致他记得是88年交付解放军使用的,当时交付了2台,最后2台是92年老布什离任前交付的。这东西对解放军的帮助很大。
“火力发现者”AN/TPQ-37炮侦雷达,是美国雷锡恩公司研制的炮兵侦查校射雷达。主要用于侦查敌人纵深内火炮(火箭)发射阵地位置,能对多门火炮同时定位。对己方火炮射击弹着点位置进行校正,同时预测敌火炮弹着点位置。该雷达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炮兵侦查雷达。可实现阵地工作过程全自动化,系统作业时唯一需要手动干预的步骤,是由操作手决定是否向指挥中心转发目标坐标数据。一旦确定炮弹弹道,敌火炮发射位置的坐标通过音频数据通信网络自动传递给炮兵射击指挥系统,反应速度极快。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是依靠这种雷达和指挥系统,用射程比较短的M-198火炮,打垮了射程比较远的伊拉克炮兵。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中,我军通过部队使用和大量试验认为,AN/TPQ-37雷达具有相当好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侦察范围大,发现概率高,定位精度高,速度快,机动性能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高。此雷达抗干扰能力特别强,1994年总参炮兵局曾在黄羊滩靶场专门试验,发射30发不同类型和高度的箔条干扰弹,均未能对该雷达产生干扰效果,未达成掩护弹丸的任务。使用国产10cm雷达干扰机(与AN/TPQ-37雷达雷达波长相同),连续波功率100瓦,架设高度5米,只有在距离雷达30~40米的范围内,才能对该雷达造成有效干扰和掩护空中弹丸(正常情况下的战术要求是干扰机至雷达的最小距离为15公里以上),所以,可以基本确认,上世纪末之前解放军的技术手段,无论主动干扰和被动干扰,都无法干扰AN/TPQ-37雷达作业。而且该雷达还有个功能是探测干扰源,方位精度10密位,甚至可以使用两部雷达对干扰源进行坐标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反炮兵火力的要求。
该雷达性能优异,我军似乎很满意。在另一个位面的90年代初的实弹射击和演习表明,该雷达对我军152毫米加榴炮的侦察距离达27公里以上,捕捉概率95%以上(高于85%的指标要求),定位精度54米(高于94米的指标要求),而且这数据是受演习场地和地图图幅限制条件下测得的,由于雷达、火炮阵地和落弹区难以拉开距离,所以最大距离只测试到27公里。在实弹射击捕捉定位试验中,一般确定炮位坐标的时间为7~12秒,在山地可采用数字高程修正,直接输出坐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