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枢纽交通流线优化设计 (第1/2页)
枢纽交通流线设计,是基于枢纽内部不同交通方式的空间布局、区域划分、交通衔接与客流换乘等,规范、约束与组织各种交通主体在枢纽内部的移动空间范围和移动流线方向,同时,对枢纽空间布局与交通衔接设计等做进一步的反馈。交通流线设计是城市交通枢纽的设计灵魂,不但影响交通枢纽的服务效率与能力,而且也影响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不同交通方式的空间布局、区域划分、交通衔接等是实现枢纽旅客运输与客流集散功能的物理基础,而枢纽交通流线是实现枢纽交通功能的交通表现形式。从宏观上,枢纽交通流线要与枢纽站场规模、交通运行特征、交通方式衔接、周边交通网络、出入口布局、站前广场形式及集散客流的流量大小与时空分布等相匹配;从微观上,枢纽交通流线要与不同作业区或移动空间内交通流线主体的微观行为特征等相协调。
在枢纽交通流线设计中,应确定各类交通主体的移动空间和流向,并检验各类交通流线冲突、交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若不满足通行需求,则必须进行空间布局、交通衔接或流线设计的调整。枢纽交通流线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客流流线主导原则:避免人流、车流、货物流或行李流等多种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2)交通流线分离原则:从平面或立体的角度尽可能将各种流线分离设置。
(3)步行距离最短原则:最大限度地缩短乘客在站内的步行距离,避免流线迂回。
(4)客流快速集散原则:尽量避免进出站客流拥挤,快速集散乘客。
(5)特殊乘客需求原则:交通流线设计要考虑一定的灵活性,满足多种特殊乘客的需求。
(6)交通衔接与客流换乘原则:考虑不同交通方式间的交通衔接与客流换乘,处理主要人流与车流流线的分布。
枢纽内交通流线主要包括轨道类交通流线、航道与跑道类交通流线、道路车辆类交通流线、行人步道类交通流线。由于轨道、航道与跑道类交通方式具有专属线路设施的运行特点,在其空间布局与专属作业区设计的过程中已确定了该类交通流线的运行空间与移动方向。枢纽交通流线设计主要包括道路车辆类交通流线设计、步道行人类交通流线设计、交通流线冲突与交织处理等。
1.道路车辆类交通流线设计
道路车辆一般被固定在一定的道路车道空间内行驶,按车辆类型,道路车辆类交通流线可分为机动车交通流线与非机动车交通流线;按道路功能,交通流线可分为专用车辆交通流线与非专用车辆交通流线。专用车辆交通流线,是道路专供某种车辆使用时所形成的交通流线,如行包车辆流线、邮政车辆流线等;非专用车辆交通流线,是枢纽内供乘客利用机动车集散时所形成的交通流线。
道路车辆类交通流线设计,基于枢纽交通线路及其出入口布局设计,以枢纽内车辆的到达、落客、泊车、上客、发车的各个功能环节为核心,优化车辆从进入枢纽直至离开枢纽的整个移动过程,遵循的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机、非隔离原则: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使用相同的道路设施时,需采用物理隔离设施,保护非机动车车流安全。
(2)进、出分离原则:为避免进、出枢纽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枢纽的集散能力,枢纽的进、出交通流线一般分离设置。
(3)流线分离原则:为避免各类车辆的相互冲突,减少道路车辆交通流线的相互干扰,提高交通流线的移动效率,各类交通流线宜分离设计。
(4)主次分明原则:根据不同交通流线所承担运输任务的重要程度,依次由主至次分别设计,优先满足流量大、重要程度高的交通流线,不能忽略相关次要交通流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